▲长桥新村居民向簇拥在路边送行的街道、居委干部和老邻居们挥手告别。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搬场车里的居民笑着抹泪,向送行的老邻居挥手;阿姨趁礼花落下的当口,拉上姐妹一起合照;居委会新老两届主任再次现身,向居民道别……昨天,徐汇区长桥新村集中搬场的一幕幕,都被73岁的摄影迷周志祥“一镜到底”。
(相关资料图)
锣鼓声中,他用现场影像与这处已有60余年历史的工人新村告别,与“老破小”生活环境告别。截至前天晚间,长桥新村片区旧改以99.93%高比例签约生效。
长桥新村片区旧城区改建工程是上海首个试点以旧城区改建推进旧住房的更新项目,也是徐汇区今年首个大型旧改征收项目,涉及1362证约3659人。接下来,徐汇区将以长桥片区旧改为契机,增加周边商业、卫生等服务资源配套,也进一步优化区域南北交通布局,提升城市路网便捷性、可达性。
旧改呼声是最好的助推器
“这是我们长桥从农田里‘长出’的首个新公房小区。”说起这一带的历史,街坊邻居都爱抢话头。始建于1958年的长桥新村,是沪上较早一批工人新村,不少居民的父辈都是附近工厂的职工,邻里间熟稔。当年风风光光入住,但终究在经年累月中败给了“面积小”“煤卫合用”——房屋结构最多的一梯十户,10家共用卫生间,3家共用厨房,家里面积最小的仅7.9平方米。
多年来,绝大多数居民渴望旧改的强烈呼声,也成为旧改工作最好的助推器。
一张可以坐下5个人吃饭的大桌子,就是65岁居民侯金花对于新房装修的“心愿清单”。在一楼13.6平方米的房子“蜗居”了40年整,她就想和儿子儿媳、宝贝孙女围坐在一起,踏踏实实吃顿饭。
体量大,房屋类型多样,是长桥新村最大特点,也直接提升了征收难度。“不同方案下,倘若居民一知半解,横向比较,就容易产生矛盾。”于是,各方力量相互联通,在群众工作中把政策讲透,奔着全体居民的获得感去。
居民做居民工作是个法子。长桥街道长桥新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岗深谙其中“门道”:哪怕一丁点儿的矛盾、纷争都会被放大,“抱团”影响旧改整体推进的氛围。于是,房前屋后的小路、几张板凳,就是一个“民情收集点”,阿姨爷叔们在聊家常的当口苦口婆心:“你就根据拿到的货币量力而行,买个独门独户,住得肯定比现在好。”
旧改也讲究一个“气氛”,心结解开了,不少居民“抱团”签约,“旧改的是小区,更新的是生活”。
新老主任携手把群众工作做好
今年2月,长桥新村旧改工作启动。截至8月18日签约启动当天,历时198天,召开征收工作推进会议200余场、圆桌会议60场、补偿方案听证会1场,各方力量都调动了起来。
50后许家珍,是长桥新二村居委会的老主任,也是这里的居民。有着28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她,被称为社区“活电脑”,大伙儿都买她的账。80后康杰,是许主任接班人,自小在长桥新村长大,利用年轻人的巧劲为社区注入活力。两位主任携手,把群众工作做好,“走百家门知百家事”。
旧改推进进程中,老吕四兄弟曾一度因为利益分配激化矛盾。于是居委会搭平台,邀请各方到场,给这四兄弟安排了一次现场调解:从房屋分配问题这一最大矛盾入手,对症下药。尽管在20年前的官司中,老吕可分配到的房屋份额已经确认,但他没有独立房产、经济条件差,希望多分一些份额。
逐个摸清四兄弟的真实想法后,调解组集思广益,一次次修改完善家庭分配方案,动迁组解释征收政策,居委会干部用亲情感化,律师则给出专业意见,从政策、人情和法律三方面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劝解。老吕一家四兄弟多年的郁结,经过11小时协商终于化解。这一次成功,也为后续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作者:王宛艺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